趣说“兔”地名
□王婉若
兔,在十二生肖中排名第四位。兔子外形独特,性情温和,体态乖巧,动作灵敏,与人类的生命、人们的美好希望密切相连,因而在人们的心目中,兔子被视为吉祥之物,是可爱善良的象征。自古至今,人们都习惯将动物引入地名,“兔地名”虽不及龙、虎、牛等生肖多,但与“兔”结缘的地名也遍布我国大江南北。
“兔地名”虽然与名山大川、省市县区称谓无缘,然而无论是荒郊野外还是穷乡僻壤,皆可见之,而且这些地名颇能体现兔子小巧、生命力强、分布广的习性。如河北阜平的“兔沟”,山西介休之绵山的“兔桥”,山东淄博的“邀兔崖”,福建厦门的大小“兔屿”,台湾桃园的“兔子坑”,河南淮滨的“兔子湖”,湖北宜昌杨家溪的“兔滩”,新疆巴里坤的“兔子滩”;陕北榆林、神木一带的“兔子”成群:小壕兔、刀兔、补兔、皋兔滩、义吉兔、木独兔、彩兔沟……清末举人臧励和所编《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辑录的“兔地名”有:山西的“兔毛河”,辽宁盖州的“兔儿岛”“兔儿窝寨”,黑龙江的“兔渡河”,浙江雁荡山的“玉兔峰”,安徽桐城的“白兔河”,湖南衡山的“兔子岩”、新化的“兔子界”,广东番禺的“兔冈”,陕西神木的“兔毛川”……
形似,是“兔地名”的精髓之所在。如青海地图轮廓更像是一只俯身腾跃的玉兔,美丽的青海湖就是玉兔的眼睛,颇具“兔地名”精髓。有的“兔地名”是因为区域状貌与“兔”形似。如山东崂山的兔子岛,因全岛形如卧着的兔子而得名;福建厦门的大兔屿,也因与兔子形似而以“兔”为名;山西临县的“兔坂”源自外观如兔的地貌“兔峁”;江西修水的“兔形”言村落所处山嘴似兔;湖南醴陵的“白兔潭”东临的澄潭,江中有潭,潭底有白石如兔……有的“兔地名”是借兔子的耳朵、豁嘴、短尾等突出局部。如山西定襄的“兔嘴山”;浙江嵊泗的“兔岛”;海南三亚的“兔尾岭”;辽宁盖州的“兔子牙礁”……而有的“兔地名”则是凭“兔”“兔儿”整体勾画。如辽宁丹东、黑龙江铁力的“滚兔岭”;山东崂山的“兔子岛”;福建厦门的“白兔屿”……
就其来历而言,有的“兔地名”确有兔影,如江西安远、广东从化的“白兔”,均称早年建村时有白兔出没;江苏句容市的白兔村,因一个由白兔指引母子相认的故事而得名;山西长治市的东西白兔村,村名则与周朝姬昌的故事有关;四川渠县的“白兔场”,相传汉代皇子狩猎逐兔至此,曾建有“白兔禅院”;贵州,旧时当地人常以生肖或十二地支为名,标记农村集市贸易的固定场期和集市地点,因此在当下的贵州,也不乏村镇以“兔场”为名……而有的则早已兔踪难觅。如吉林临江的“玉兔岭”,乃月宫玉兔为嫦娥治病来此采撷人参、灵芝;四川稻城的“兔儿山”,据说是寓言“龟兔赛跑”的发生地……
据了解,仅从行政村的称谓来看,陕西是“兔地名”最多的省份。只不过,据资料记载,那里的“兔”并非与动物有关,均是蒙古语音译,它们没有实质的意思,可简单理解为“有……的地方”。如位于榆林最北端,小壕兔村所在的小壕兔乡,那里也正是毛乌素沙漠南缘,属风沙草滩区,“小壕兔”的意思即为“不大的水草之地”;再如神木市的尔林兔镇,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与毛乌素沙漠过渡地带,“尔林兔”即为“生长灌木草丛的地方”。
中国的“兔地名”还有很多,可谓数不胜数应有尽有,真是妙趣横生。无论这些“兔地名”与兔有无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它们都反映着当地历史的发展变迁,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