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她经常和我们说,我们不仅要让群众吃得饱,也要吃得好。”那段时间,区商务局办公室主任张喆琼是朱燕君的得力助手,她们日以继夜,一起奔波在保供单位、临时封控小区,协调属地部门精准统计物资数量,靠前指挥与保供单位一起打包生活物资,严格把关每份物资的质量和数量。“这些物资都是送到群众手上,马虎不得。”朱燕君说,保供就是保信心、保稳定,要把群众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
除了居民小区,辖区多家企业也被临时管控。“企业内上千名员工,一旦被临时管控,他们怎么吃、怎么睡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能让企业员工吃上热乎的饭菜,朱燕君建议对企业启用市场化保供模式,为企业开通车辆“白名单”,并协调保供单位为企业配送餐饮物资,同时紧急从市外调配行军床棉被等物资。在朱燕君电脑里的物资清单中记者发现,除了肉类、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外,连袜子、内衣裤等这些群众的细微诉求都被妥帖照顾。“只要是合理需求我们尽量满足。”朱燕君说。
面对突发疫情,像朱燕君这样默默付出的幕后先锋还有很多: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胡龙军带领流调溯源工作组,72小时不停工,抽丝剥茧,将确诊病例涉及的范围和密接人员绘制出一幅幅清晰的“脉络图”,对风险区域进行精准研判;区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主任吴钢,“白+黑”连轴转,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统筹调度全区63辆应急转运保障车辆,快速安全将涉疫风险人员“点对点”规范闭环转运至指定地点;环南街道千岛分中心主任竺侠琴第一时间前往临时封闭小区开展核酸采样,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一层层爬楼梯,鞋套走烂了一双又一双……他们凝心聚力,顶住了疫情的冲击,最大程度保护着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使命趋使我们不断向前”
昨天上午一大早,省人民医院定海分院发热门诊护士长胡卉像往常一样来到岗位,穿戴好防护服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在记者采访的一上午时间,发热门诊只接待了2位患者,相比于前段时间的“焦头烂额”,胡卉显得游刃有余。“前段时间感觉自己像上了发条的机器,停不下来。”胡卉所说的前段时间是去年12月中下旬至今年1月中旬。
当时,该院发热门诊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每天要接诊200余名患者,是以往接诊量的20倍。“那时候发热门诊到处都是患者,挂号、问诊、取药、检查每个环节都在排长队,夜里都有很多患者,我脑子里就只有一个想法,快点再快点。”胡卉说,自己每天像陀螺一样高速运转,开展预检分诊、核酸采集、环境消杀、静脉采血、输液等治疗操作,经常吃不上饭,也根本没有时间上厕所。但即使这样,她还是对每一位患者都保持耐心,每一件事都做得井井有条。“换岗的时候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回忆起当时的忙碌程度,胡卉坦言这是从业以来少有的经历。
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导致医护人员相继感染。但面对工作量大,人手紧张的压力,发热门诊医护团队迎难而上、选择坚守。他们有的顾不上体弱的父母、年幼的孩子;有的连轴转几个小时以后,累倒在工作岗位上;有的顶着高烧,嘴里吞着药片,继续返岗上班……“我们并非钢铁之躯,只是使命在前,不能退缩。”胡卉说。
胡卉的使命,也是全区1900余名医护人员的使命,在艰难、危困之时,医护人员用大爱诠释着医者仁心。他们白衣执甲,夜以继日,冲在疫情防控“最前沿”,做着群众健康的“守护者”。
昌国路沿线,高高挂起的灯笼和中国结景观灯为城市点缀了色彩;中大街、西大街,一把把倒挂的油纸伞成了市民笑颜后的最美背景;东海云廊、南洞艺谷景区人头攒动,大家用照片记录着喜乐安康……这个春节,定海处处洋溢着喜庆和热闹。不少市民感叹:“抗疫三年来,今年是过得最有年味的一个春节。”而这一切是千千万万定海人坚定信心显担当,迎难而上、勠力同心共克时艰的最好印证。过去一年,还有太多人在为我们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全区数千名党员干部第一时间集结整队,奔赴抗疫一线,全力投入核酸检测、卡口值守等疫情防控工作中;这一年,村(社区)工作者,走访排查、配送物资,没有“最硬的鳞甲”保护自己,却有最暖的双手、最勤快的双脚;这一年,公安干警,枕戈待旦、敢打硬仗,巡逻排查不漏一人,卡口守护不漏一车,在疫情防控一线擦亮庄严的警徽……
生逢其时当不负盛世,生逢其时当奋斗其时。新的征程赋予新的使命,定海人将用担当填满执笔未来的美好画卷,去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