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定海 数字报纸


00003版:海洋文化

海边人家

记者 陈炳群 摄

  □徐国南

  海水轻轻地拍击着滩涂,一群鸭子或在滩涂上屈曲着脖子休憩,或在海水间追捕小鱼小虾,并不时扑棱起翅膀叫几声。每到夜幕降落,它们就高高兴兴平平安安步履匆匆地回家,不需主人叫唤。

  屋,建造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久经台风肆虐暴雨倾泻海浪冲击而傲然矗立。楼屋的东边是五间绿色琉璃瓦顶小屋,西南两边是围墙。沿着南墙根筑了个长方形花坛,西墙根又摆了一大堆盒景。牡丹、月季、茶花、宝石花等一年四季争奇斗艳。站在院子里,就能看到舟山跨海大桥横空而过。后门面临岸堤,即东西沿伸的大路。

  主人开了家小店。每天清早,就开门迎客。左右邻居、外地租房房客急需酒酱醋烟饮料饼干等日常生活用品都会光顾这家小店。有时匆忙之间忘了带钱,主人会慷慨地叫他(她)只管先拿去,钱随时可付。距那家小店西南二百米处有一家船舶维修厂,船舶一进港,那时啤酒、老酒、香烟、饮料等会源源不断地从小店输出。女主人没隔几天就骑上三轮车摆轮渡跨海峡到对岸百货批发处提货,来往于海峡两岸间。因码头有点倾斜,三轮车装满货冲力增大难以控制,有一次差点失控冲到海中,幸亏旁人帮忙才避免事故发生。近些年,厂内自开小店,职工就近取货,女主人的生意淡了不少。谈起此事,女主人一脸淡然。她说,生意少了,人轻松了,有失有得,何尝不好?

  大路的北面有一片农田,这是岛民们的田园,蔬菜瓜果遍地都是,春夏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秋季色彩缤纷、瓜果飘香。店主也占有豆腐般一块。女主人一有空,就在这块田里忙碌:播种、锄草、施肥、捕虫、收获,脸上写着喜悦和期待。顾客要买东西,看看店里没人,你只要喊一声:“老板娘,买东西哩。”她就马上会带着泥土走出田头。当顾客满意地离去,她又返回田园。因她的家和田园仅一路之隔,二三分钟内即可来往。她每天往返于家和田园之间,除了提货和外出办事。劳动早已成为她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到丰收时节,女主人就满袋满篮地将青菜萝卜带豆茄子或西瓜黄瓜之类送往儿子或姐妹家中。她的儿子住在新城,儿子夫妻俩都有稳定而体面的工作。他们无事不常回家,但每隔三五天就和父母电话联系,问候祝福,报个平安。每当和他人聊起儿子,她的脸上就会漾起自豪幸福感。她的姐姐住在城里,当蔬菜水果丰收时,总忘不了姐姐的一份,并且常兼送鸭蛋,为了防止蛋被挤碎,就用硬纸盒盛放。当姐姐收到后总会当即来电以表感谢,并说:“鸭子放在泥涂里吃着活货,砸开来蛋黄血红的,营养特别好哩。你们自己多吃点,补补身体,下次别再送来了。”

  令人遗憾的是那年七月下旬,台风“烟花”“杀气腾腾”奔袭舟山,狂风呼啸,暴雨倾盆,山洪倾泻。又值农历十五“涨大潮”,潮水猛升,田园淹没。小店后面的那片田园在劫难逃,正值丰收的蔬菜瓜果一夜间被毁殆尽,仅有桔子白枣树在微风中摇曳。

  面对荒芜的田园,女主人毫无畏难情绪,她轻松地说,除草剂一用,很容易清除的。“处暑萝卜白露菜,”勤劳的女主人已着手清除杂草,锄理荒秽,翻土播种。可以预见,不日这片田园将又是青翠碧绿生机蓬勃。

  几年前,男主人从船厂退休。在外打拼惯了,不习惯在家闲着。尽管在家可帮妻子管店运货,但他还是设法到外赚钱。他家原有一条机动小船,于是他就利用小船,在晚上无轮渡可摆而又有人急需过江时送人过江,既解他人之急又可增加点收入。但这关系到生命安危,没过多久,在海事部门干涉之前,夫妻俩商定后就主动放弃了这行冒险生意。

  在台风“烟花”肆虐舟山期间,人们都抗台护家园。男主人与妻子商定后却去社区参加抗台。因风狂雨暴,又遇“涨大潮”,导致洪水泛滥,“海边人家”首当其冲。洪水涌进了小屋,漫进了院子,男主人身在外面抗台,心系家里安危,打电话给妻子询问家里漫水情况。女主人叫丈夫放心抗台,家里的一切她自会应对。台风过去,家里安然无恙,夫妻俩两颗悬着的心才轻轻放下,脸上露出胜利的微笑。

  在他们家西南近千米处,有一大片堤坝围起来的涂地,都已被居民开垦种植,男主人在前年也占了一席之地。台风肆虐后涂地上灌木丛生,野草蔓延,前些天他突发奇想,花了七百五十元叫了辆挖掘机,准备挖成一块湿地,种植茭白、芋艿等喜水性植物。有人建议养鸡,他却打算养驼鸟,说驼鸟蛋市场价每只一百五十元左右,营养丰富,可提高免疫力。

  “海边人家”所在的小岛面积仅四平方千米,形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鹏鸟静卧在灰鳖洋上。岛上有许多建于清末或民国的古民居。多年前就传说要开发,曾有人建议要建成影视拍摄基地或文化休闲区。谈到前景时,女主人说:“若开发了也去新城购房,和儿子住在一块。但在这里已经住了几十年,自由清静,又可开小店,种蔬菜,生活上不用什么开支,叫我搬家还真有点舍不得呢!”言谈间,女主人表现出对新生活的憧憬,也流露出对小岛的依恋和不舍。


今日定海 海洋文化 00003 海边人家 2023-04-12 2 2023年04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