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山村印
□姜焱
生在海边的我,颇向往丽水山区。
从字面上理解,这“丽水”就蕴含着说不尽的秀气。
丽水有什么?有梯田、有山耕、有轩辕皇帝的传说,而轩辕皇帝供奉处就在缙云。
趁年休假,最近我去了一趟浙江丽水市缙云县,顺便参加一个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新闻史学会、清华大学等组织的中国特色新闻学高级研讨班。
驾车,转两程高铁,傍晚时抵达缙云西高铁站。一辆大巴把我和其他学员接到一个叫三溪乡三溪村的地方。
车辆在山道间盘旋,两边植被丰茂,青翠欲滴。可惜由于干旱,山溪少了一些灵动。
从车窗望出去,惊见山顶上五色祥云。据说,轩辕黄帝后来之所以落户缙云,也是因为看到这里五彩祥云兼仙鹤飞翔。看来这里是个吉祥之地。
三溪村现有户籍人口3700余人,是当地明星村,荣誉一大串: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革命老区现代化建设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村、国家森林村庄、诗画浙江十大美丽乡村、浙江省科普示范村、浙江省巾帼示范村、省级卫生村……
这一系列荣誉的背后,是村里有个好书记。书记名叫吴明军,是一名退役军人,1987年开始担任村干部;2014年开始任三溪村党委书记。这次他向学员们分享了他的治村经验。
乡贤驱动是三溪村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发挥“在家的三溪人”“在外的三溪人”的作用,组织三溪人创业联谊会、乡村文明促进会等,以优秀乡贤为主体的调解队伍,化解了许多农村人际关系中的历史遗留问题。村里的同心林、承父桥、念祖亭、风雨七兄弟、玉兰七姐妹等乡村景点,均是乡贤为主出资助力。
三溪村有今天的成绩,其实也不是轻而易举能取得的。以拆除违法建筑、露天化粪池为例,当时还有村民找吴明军算账,甚至要动粗。现在看到村容村貌确实改观,那个村民感叹自己当时亏得没有过分冲动。
吴明军是个实在人,有一次,有家电视媒体记者给他写了出镜讲话稿,他发现有的话有点拔高,就推辞采访出镜,并希望记者到他们村里录像。
吴书记还很有创新精神,着力打造乡慈文化,每年重阳节,将耄耋老人请到台上,奉以长寿桃、长寿面,由年轻人敬茶,营造了敬老爱老的乡村氛围。开始,一些村民不习惯,他叫自己的妻子先上去敬老人,现在重阳敬茶风气已经形成。为了把村里的老人和孩子照顾好,让外面务工的人安心,村里还建起了居家养老中心和儿童之家。
三溪村内还坐落着一座丽金台温边境革命纪念馆,成为当地红色文化建设亮点。据热心弘扬红色文化的当地乡贤吴俊辉介绍,这里是粟裕将军曾多次率部亲自指挥战斗过的地方,也是辛亥革命知名人士秋瑾、吕逢樵等人活动避难的地方。
这个纪念馆的名称为何辐射面如此之广?原来,当年共产党在三溪连接周边缙云毗邻永康、东阳、盘安、武义、丽水、青田、松阳、景宁、仙居、永嘉等四地十几个县、约200平方公里的山区开展革命斗争活动,建立秘密联络站、建立中共组织、武装队伍近百支(个),发展党员、民兵几千人,三溪及周边地区成为四地边境革命活动的秘密联络枢纽。
经过挖掘整理,现展陈在纪念馆里的图文有120余幅,展品50余件;其中一枚“中国共产党浙南红军第十三军第三团”之印,乃镇馆之宝。
田舍青青、白鹤翩跹。课间,傍晚,许多学员会在三溪村田间散步,其间会碰到散步的村民,发现这里村民精神状态好。交谈间,大家感觉这里有崇学风尚,因为很多人家的孩子考入大学,有的还是名校。在一户民宿家门口,挂着一条祝贺荣立三等功的横幅,原来这户人家有两个女儿,小女儿还在读书,其中大女儿读大学时去外地当兵,现为某海军陆战队一名战士,由于训练成绩突出,多次立功,其事迹上了央视。
这户人家还很好客,眼见我们一行人将结束学习返程,那天晚上,夫妻俩特意烧了几只菜,拿出自家的好酒,请我们吃夜宵。女主人还说:“你们以后又不会再来我们这里啰。”确实,近百名学员,估计有的是不大可能再次莅临这个小山村,但肯定会有学员重游三溪。
在缙云的七天时间,我不但领略了缙云淳朴美丽乡村的风采,还参观了丽缙智能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缙云抽水蓄能电站智慧中心和施工现场,大洋水库史迹成列馆,参加了“壬寅(2022)年百名学者祭祀轩辕黄帝大典”。
朝映状万千,暮彩散余绮。缙云,作为我国唯一以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号名命名的县,无论是自然还是人文、无论是农业还是工业、无论是传承还是创新,均给我留下深刻的记忆。这片带有神秘色彩的土地,必将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