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五种效应
□浙江日报评论员
日前,省委书记易炼红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暨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强调,充分认识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塑造区域发展新增长极的必然要求,不断放大带动效应、辐射效应、帮扶效应、互促效应、鲶鱼效应,选准、培育、厚植、放大山区海岛县比较优势。 对浙江而言,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集中体现在山区海岛县。数据显示,山区海岛县占我省面积的44.5%,而GDP总量约为全省的13%,人均GDP约为全省的61%、全国的85%。由此可见,破解山区海岛县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推动我省高质量发展特别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题眼”所在和重中之重,是必须重点突破的“娄山关”“腊子口”。 破解山区海岛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注重放大五种积极效应。放大带动效应,通过信息共享、经验共享、资源共享,以先进理念、做法、经验带动加快发展地区高质量发展。放大辐射效应,增强发达地区的信息、技术、人才等优势资源向加快发展地区的辐射力。放大帮扶效应,通过项目援建、消费帮扶、文旅合作、产业合作等帮助补齐加快发展地区短板。放大互促效应,通过互补互利、互联互动、抱团发展等,共聚山海协作的“新动能”。放大鲶鱼效应,既要拉一把也要推一把,既注重互助合作更激发内生动力,让所有加快发展地区都主动“游”起来、“跑”起来、“活”起来、“跃”起来,保持高昂斗志和奋进动力。 五种效应之间不是孤立割裂的,而是有机统一、内核一致的,最终目标都指向了选准、培育、厚植、放大山区海岛县的比较优势。要让五种效应握指成拳,发挥出最大功效,放大带动效应、辐射效应、帮扶效应是前提,在此基础之上产生互促效应,才能更深一步地激发出鲶鱼效应。这就要求答好新时代山海协作的新课题,创新共建共享机制、产业合作模式,拓宽精准协作领域,加快建设具有山区海岛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打造一批标志性成果。推动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是“在推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重要战略举措,具有极端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头脑清醒,明确方向,找准问题,精准施策,最大限度放大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既强调外部协同促进,又强化内生动力,才能走出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之路。
(转自《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