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定海 数字报纸


00003版:海洋文化

《慢慢地靠近你》

  □袁仁成

  也许是觉得老师这个职业太神圣,高不可攀,也许是执着于做一个科技工作者,儿子高考填报志愿时首先排除了师范类学校。他不愿意当老师!这让我很伤脑筋。

  我们家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崇拜与羡慕好像是有遗传一样:我祖父最为得意的就是他三个儿子中有一个是先生,解放前教私塾,解放后在公立学校当了一辈子老师的我二叔,而我二叔也培养一双儿女当了老师,如今桃李满天下;我母亲没进过学堂,一辈子心心念念的就是当老师的各种好,希望我们家能出一个老师;父亲没上过学,却有两个当先生的至交,耳濡目染,近朱者赤,近墨者文,高谈阔论之间引经据典,出口成章,看起来却很有文化,村里人在称呼他时总在他名讳后加上“先生”二字;而我在母亲的碎碎念里点燃了当老师的梦想,可阴差阳错失去了到一家专科学校当老师的机会,至今仍耿耿于怀,以至于现在不管是QQ朋友圈还是微信好友圈,只要是有老师加我,一概来者不拒。

  儿子自幼儿园始,就对算学有兴趣,多次参加省、市珠心算大赛,并且取得过不错的成绩。上学后一直理科成绩比较突出,特别是数学和化学,几届班主任老师都夸过他以后一定能当一位出色的科研人员。也许是受老师评价的影响,从此以后儿子就把自己定位为一名科技工作者。

  每当我们谈论到他未来的职业规划时,我都会给他灌输当教师的好来“引诱”他,而他拒绝的理由则是内向型性格,不是能言善辩的人不适合当老师。这似乎让我抓到了“把柄”,看到了希望,开始开启各种堡垒进攻模式,甚至不惜心身说法:数学家陈景润,出了名的嘴拙吧?大学教授!北京大学的数学老师“韦神”,不是巧舌如簧吧?你爸——我,和你一样内向型性格吧?虽然不是老师,但某月某日有人邀请应急做一次讲课,没有备课就讲两小时,效果还不错,和能言善辩没关系吧?当老师最关键的是肚子里有“货”,货真价实了,自然就水到渠成,口若悬河了。当老师和搞科研不矛盾,很多老师,特别是大学老师,都是学术研究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大学里更是人才济济,科研资源丰富,更适合做科研工作,某某大学的教授谁谁谁,中科院院士,谁谁谁工程院院士……一番狂轰滥炸,然而收效甚微。

  事情终于在高考结束后的暑假出现了转机。  儿子的高中数学老师因为是省级名师,很多教育机构邀请他去讲课,但是由于体制限制,教师不允许学校外兼课,于是老师推荐了儿子,并给这家教育机构详细介绍了儿子的学习情况和取得的各种荣誉以及高考的成绩。儿子接到这家教育机构的电话时很犹豫,而我则极尽所能敲边鼓:不去,则辜负了老师对你的信任;不去,则失去了赚取人生第一桶金的机会;不去,你这个暑假可能会无所事事……一番苦口婆心,儿子终于答应去试试。

  第一天上完课回家,我急忙问他感觉如何,儿子简单的回答了三个字:“还行吧。”

  这简洁的回答却给了我无限的想象空间,我忍不住给这家机构的负责人打电话询问了具体情况。真是出乎我的意料,这位负责人对儿子的讲课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告诉我,也许是同龄人的原因,听讲的学生在课堂上提问积极,答问活跃,儿子的讲解耐心细致,课堂气氛异常融洽,“比老师的讲课效果还好哩!”这位负责人言语中掩饰不住他出乎意外的满意和惊喜。

  这让我更加好奇,儿子在课堂上到底是一副什么神态呢?我央求他给我拍一个儿子在讲台上的视频,他爽快地答应了。

  第二天上午,我就收到了视频。1米78大个的儿子腰板挺直地站在讲台上,一只手很自然地放在背后,另一只手时不时地比划着黑板,脸上带着自信的微笑,表情自然大方,说话的声音比平时大些,言语流利,台下30多个学生很专注地看着他……

  看着视频,我似乎看到了希望在一步步靠近,不由地在心底感慨了一句:这小子!


今日定海 海洋文化 00003 《慢慢地靠近你》 2023-09-06 2 2023年09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