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村民增收新渠道
“翁山丰物”让土特产搭上“共富车”
![]() |
![]() |
本报讯(记者 唐晨佳 张旭东 文/摄)盐仓街道“翁山丰物”共富工坊里近日摆满了红薯片,空气中飘散着香甜的味道,不远处,叉河村村民吴妙珠把一大袋红薯片搬上秤,工作人员仔细清点后开始分拣、包装,周围不少前来游玩的市民品尝后,当即下单购买。
吴妙珠除了忙于下地干农活,还要照顾生病的丈夫,一个月前得知“翁山丰物”共富工坊能够代为售卖,便参与进来。“我也没工作,空了就做一些拿过来,现在已经卖了近千元,在照顾家人之余还能多份收入,太好了!”忙碌之余,吴妙珠更多的是喜悦。
眼下正是红薯收获的季节,盐仓街道辖区内有不少农户种植红薯,部分人也遇到了卖不出去的窘境。“特别是有些红薯个头太大,反而不好卖,刚好发现不少市民游客喜欢购买红薯片,所以就和村民沟通,将红薯做成红薯片。”据“翁山丰物”共富工坊负责人黄飞飞介绍,村民们自己做的红薯片讲究纯天然,经过风干、蒸煮、切片、晾晒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再集中运到共富工坊由工作人员代为售卖。
而这样传统手工制作出来的红薯片,糖分适中,酥脆可口,是老少皆宜的一种特色小吃,一经上市就受到了市民游客的欢迎。“很多都是提前预定,有时候甚至会供不应求,现在不少农户都加入进来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帮助农户鼓了钱袋子。”黄飞飞说。
除了红薯之外,“翁山丰物”共富工坊内还售卖菠菜、西红柿、桔子等应季蔬菜瓜果,这些农特产品因其绿色、健康深受欢迎。“一到双休日、节假日,集市的蔬菜、水果很畅销,附近越来越多的村民想参与供货。”黄飞飞说,为了方便市民游客采购,盐仓街道还依托“互联网+”技术,推出“翁山丰物”应用程序,畅通线上农产品预定购买渠道,提供礼盒打包和送货上门服务。
一头连着菜园子,一头连着菜篮子,一边发展农民,一边服务市民。盐仓街道依托东海百里文廊古樟驿建设,积极打造“农旅融合”共富工坊,现如今“樟树下”咖啡轻食吧、“香樟阁”民宿、餐厅等多元业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不仅为群众生活增添了乐趣,也盘活了农村各类零散资源,创新村民就业新模式、拓展村民增收新渠道,助力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