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定海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文廊引领 乡村共富

  本报讯(记者 胡思佳 刘琪琳 通讯员 王姿尹 叶珂妤)去年5月,一条集农文旅于一体的东海百里文廊全线开放,一年来,累计吸引游客超230万人次,建成文廊沿线共富工坊70家,助农增收近千万元,共富效应不断显现。记者从5月23日举行的定海区“文廊引领·乡村共富”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定海锚定更高目标,启动实施东海百里文廊2.0版道路提升工程,进一步打通文廊支线,持续挖掘乡村文旅资源,深入拓展文廊共富微单元,使东海百里文廊从“绵延百里”向“方圆百里”迭代升级,成为惠及群众、推动共富的“黄金路”。

  “我们有东海第一泉——东海福泉,有定海最高峰——蚂蟥山,并打造完成全市首个东海戏剧工坊,以及东海先锋书坊、美式乡村披萨馆等业态内容。”现场,双桥街道党工委书记王焕达推介道。今年以来,双桥街道已吸引游客4000余人,实现营业收入、村民就业和人均收入的全面增长,充分诠释了暖岙共富的乡村建设理念。

  作为展示定海和美乡村共富成果的新窗口,引领乡村共富的新赛道,这条具有定海辨识度和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共富廊道,也给乡村带去了新发展,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径。今年“五一”假期,位于白泉镇米林村的觅林古树园火爆出圈,游客突破5万余人次。“沿路的民房进行了粉刷彩绘,道路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提升,盘活闲置民房引入经济新业。”白泉镇米林村党委书记刘宏年说,觅林古树园的建设打造让村庄一下变得“热气腾腾”。

  联路通景,今年东海百里文廊2.0道路提升建设的首条公路——定海马目宫前村至大桥观景平台道路直通风车露营地,“五一”假期共吸引3万余名游客前往观光打卡,成为定海新晋的旅游热点。“我们在文廊岑港段打造上,将全域范围内古街、古寺、古村等串珠成链、形成旅游环线。重点推进白龙潭石景崖、神话之鸟马目生态村建设,改造提升12个微景观节点,美化村庄人居环境,逐步形成风车露营、寻觅乡愁、农耕研学等多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岑港街道党工委书记王祖辉说。

  一年来,东海百里文廊品质不断提升、品牌持续打响,全面展示了乡村全域和美形象。“我区在推进东海百里文廊建设上,成立由17个部门和8个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暖岙’工程指挥部,建立健全定期会商、重点推进的长效工作机制。”据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局介绍,围绕文廊沿线深化提升,定海做精文廊点位,深挖乡村价值。

  ▲下紧转第2版

  ▲上紧接第1版

  以“点上精致、沿线畅美”为目标,因地制宜打造鹅鼻岭、神话之鸟马目生态村风车露营地、觅林古树园等景观节点,提升马岙千年稻香风景线、小沙民俗文化风景线,并通过串联古树园、古禅林、南风知否、三毛文化村等精品点位,打造古韵休闲乡村特色精品路,汇聚古树鉴赏、禅修康养、历史传承、乡愁文化等游玩元素,树立文廊独特标识,打造和美乡村新场景。同时,持续加大文廊沿线乡村产业项目招商力度,梳理谋划文廊招商项目20余个,全面盘活文廊沿线村集体资产和闲置农房,打造“内外庭院”“三毛梦里茶社”等网红打卡地。引入知山·温泉民宿、稻海·温泉体验中心等多种业态,布局乡村艺术馆等文化点位,共计引育乡村文旅融合业态30余个,打造业态集聚点6处;深入拓展文廊共富微单元,布局提升共富集市规模品质,打造盐仓翁山丰物、马岙莫懊味“稻”、白龙潭·古窑公园、双桥温泉幸福集市及干览山海驿等共富集市,以多元业态融合赋能村民增收致富。

  今年,定海在原有东海百里文廊的基础上,围绕新农村旅游规划、产业布局、全域旅游创建、群众便捷出行等需求,积极谋划实施东海百里文廊2.0版。“东海百里文廊2.0道路提升建设计划新改建农村公路41条,总里程达69.8公里。截至目前,14条公路已建成通车,13条公路已完成路基工程,全部公路建设将于9月底完成。”据区交通运输局局长王雄飞介绍,定海还以路为媒,积极探索“交通+”融合发展模式,在现有东海百里文廊基础上持续延伸拓展,梳理路网和景观资源,有效盘活原有乡村闲置农房,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

  “东海百里文廊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不仅是一条农文旅融合的美丽乡村精品道路,更是一条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致富大道。”据张局介绍,定海将在东海百里文廊建设规划基础上深度融合全市“一带一路一画廊”规划,协同交通、文旅等部门及相关镇(街道)待续提升、打造独具特色的精品点位,不断夯实文廊“硬实力”,并将进一步挖掘乡村产业价值,持续优化文廊沿线业态布局,量身打造具有辨识度的新型业态,确保文廊全线“百业百态”“优势互补”,实现文廊“软实力”质的提升。同时,结合文廊周边共富单元优化提升,培育地域特色的文廊共富品牌和模式,为农民增收增效空间的拓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助力。


今日定海 一版要闻 00001 文廊引领 乡村共富 2024-05-24 2 2024年05月2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