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做“三篇文章” 交出共富答卷
![]() |
□记者 尹倩倩 沈诗桥 通讯员 毛燕芳 王思涵 李东旭
上个月,全区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会暨缩小“三大差距”部署会举行。定海吹响了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做法,加快缩小“三大差距”的冲锋号:聚焦“强城”核心,突出“兴村”关键,找准“融合”路径,奋力交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定海答卷。
傍晚,登上盐仓街道新螺头村黄沙岙的制高点,在烂漫春花的掩映下,一幢幢别具一格的民宿隐匿于参天古树下。眺望远处,东海潮涌、螺头晚舟的景象如诗如画,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
沿着山道一路步行,更是惊喜不断,非岛书局、邻里中心、乡野工坊、三美工坊等社群业态点缀在山林间,显得生机勃勃。
“快来看看‘定海米道’特色农产品,坐一坐,喝喝茶。”循声而去,正是定海米道盐仓食语,只见店内陈列着各类特色农产品、手工制品等,透露出“原汁原味”的魅力。
见到一行人到来,店员周凤仙忙着推荐本店特色和“黄沙秘境”的热门打卡点。“如今来村子的游客越来越多,我们很乐意当向导,让大家看看新螺头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周凤仙是土生土长的螺头人,在她的记忆中,黄沙岙还是个藏在深山冷坳的空心村,由于生活不便,村民们逐渐远离故土,搬往他处。现如今,经过几年的精心打造,村里的环境美了,基础设施完善了,还发展了不少新业态,“吸引了不少村民回乡创业、工作,在‘家门口’就能赚钱。”
绿水青山是乡村发展的底气,2017年,盐仓街道立足新螺头村“山、海、古村落”特色资源禀赋,深入推进新时代全域和美乡村建设,并引入了“非岛·年轮公园”文旅项目。
该项目通过租赁改造闲置农房,打造秘境旅居、青鸟研学、恣意生活、乡村漫游、匠心营造、零碳追求、智慧服务等内容,逐步打响了“黄沙秘境”这一文旅品牌。
眼下,“非岛·秘境”度假屋群已初具规模,建成的数栋民宿各具特色,非岛书局、邻里中心、乡野工坊、三美工坊、黄沙乡村艺术馆等投入运营,西班牙餐厅、无边游泳池、乡窑面包房也建设完成,还不时举办潮流生活集市、音乐节、艺术展等活动,让民宿产业链得到延伸。
随着人流量的不断增加,也同步带动了村民就业和增收共富。截至去年,黄沙岙共出租闲置农房35套,每年带动村集体固定资产增值近150万元,带来20万元以上的租赁和物业管理收入。
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而产业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载体。
眼下,坐落于新螺头村的高端制造产业园项目如火如荼建设,浙江欧深泰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盐仓园区顺利开园,在拓展高端项目的道路上,新螺头村捷报频传。不仅如此,靠山临海的新螺头村还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唤醒黄沙、螺头等多区域的宕口、厂房、农房等“沉睡”资产,引入企业提高土地利用率,不断壮大集体经济。
目前,新螺头村已有40余家企业进驻,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从2021年的459万元跃升至2024年的1028万元,成为全区首个年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千万元大关的行政村。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我们立足发挥高端制造业产业基地与乡村文旅产业优势,以新螺头村为重点,辐射带动昌洲村打造产城互通先锋村,虹桥村打造城乡交织典型村,叉河村打造农产展销中心村……”提起乡村发展的规划,盐仓街道党工委委员刘琦侃侃而谈。
像新螺头村这样的“变形记”,正在定海广袤乡村不断上演,白泉镇皋泄村亦是如此。
来到皋泄村,村道两旁的民居外立面装点的“村代言人”卡通形象栩栩如生,隔墙望去,家家户户的“微花园”郁郁葱葱。依托自然资源禀赋,这座盛产杨梅和香柚的小村庄,不仅风景如画,还蕴藏着“致富密码”。
“这座综合大楼是我们打造的电商基地,正在对接市内高校的学生团队和青年创业者,投身电商产业。”聆听着村工作人员的介绍,记者来到了正在加紧布置的综合大楼,一楼的展厅已摆设了展陈架,位于二楼的4个直播间也设置完成。这座集创业、孵化、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大楼将于7月份投入使用。
舟山晚稻杨梅、皋泄香柚是定海的传统名果,也是拥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定海特色”,其中白泉镇皋泄村就种植有舟山晚稻杨梅约2000亩、皋泄香柚超1000亩。
今年以来,皋泄村在加快村基础设施建设、美化村庄环境的同时,充分依托当地果品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果品深加工产业,拉长果品产业的“时间轴”,提升价值链,实现果品增值,村民增收。
位于皋泄村后山路6号的晚稻杨梅酒传统工艺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经过连日打造,其会展中心部分已初步完成土建施工,计划于下月进入内部装修阶段。
“我们的加工中心也在加快设计,将于下周开工建设,计划于7月投入使用。”通过晚稻杨梅酒传统工艺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负责人王良红的介绍,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分为加工中心、会展中心和品鉴中心,通过传统的酿造工艺,研发杨梅深加工产品——杨梅酒。为了将晚稻杨梅酒传统酿造技艺流传下去,也进一步打响晚稻杨梅品牌,他还注册了“皋泄岙”品牌。
建设晚稻杨梅展览馆项目、晚稻杨梅示范性农场及农事服务中心、晚稻杨梅全自动智能化酿酒项目、柚子深加工基地项目……
随着一个个围绕“甜蜜产业”的建设项目按下“快进键”,村产业发展迸发活力,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图景正逐步变为现实。
“依托香柚和晚稻杨梅两大共富果,我们不断提升果品质量,延伸产业链条,为的就是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白泉镇皋泄村工作人员朱旭辉说,在发展产业的同时,该村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创建“柚香梅林”特色共富工坊,发展电商、直播等新业态的同时,还为不少村民创造了在“家门口”就能灵活就业的机会。今年,该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有望达到165万元。
在定海的共富蓝图中,“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相得益彰。位于定海港航商贸发展轴中心位置的白泉镇更是将这一宗旨贯彻其中。据白泉镇党委副书记陈卓介绍,围绕中心镇建设,该镇谋划了“一中心三组团”的发展思路,以高铁新城为中心,将14个村划分为3个片区组团,并梳理汇总了镇级和村级的任务清单、项目清单。
在3个片区组团中,重点推进“土特产富”打造“柚香梅林”片区,以皋泄村为重点,带动潮面、米林、河东等周边村组团发展。围绕晚稻杨梅、皋泄香柚两大国家地理标志农特产品,布局了多个省级乡村“土特产”精品培育试点项目。同时,统筹推进皋泄未来乡村、米林花园示范村庄等项目建设,全力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
到2025年,城乡居民收入倍差小于1.67,和美乡村覆盖率达70%,村集体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达100%……这些目标,勾勒出共同富裕的“定海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