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是天生的能工巧匠”
——记舟山市7412工厂设备动力科维修技师洪朋璐
□记者 尹倩倩 通讯员 周芷亦
上午9时许,在舟山市7412工厂的生产车间,一台精密设备正发出低沉的轰鸣声。设备动力科维修技师洪朋璐闻讯赶来,俯身在设备前,聚精会神地为其“把脉”,通过“望”设备状态、“闻”异常声响、“问”系统数据、“切”关键参数,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保障生产设备正常运行。
自入职舟山市7412工厂以来,凭借着吃苦耐劳的韧劲和勤奋好学的钻劲,洪朋璐用15年光阴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望闻问切”技能,成为手握5项国家专利、斩获2019年中国技能大赛——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系统职业技能竞赛第二名、浙江省级人才、舟山市“最美工匠”、舟山市“首席工人”等荣誉的高素养劳动者。
2009年,机电一体化专业出身的洪朋璐通过应聘,入职舟山市7412工厂。面对车间种类繁多、构造复杂的精密设备,他第一次意识到“跨行”的压力。“只有比别人钻研得更久,才能熟练掌握各种机械设备的维修技能。”洪朋璐告诉记者。为了弥补技术差距,他不断刻苦钻研技能,仔细研究每一个部件的特点,阅读机械设备维修专业书籍,并主动向老师傅取经。功夫不负有心人,洪朋璐终于第一次带队独立完成一台大型设备的检修工作。
“那是一台大型设备,组合起来体积比较大,而且检修空间比较小,检修时间也很长。”洪朋璐回忆道,在检修前,团队讨论了许久,才敲定工作方案,制定了将近一周的维修时间,最后团队按照制定流程,顺利完成了检修工作。
多年来,面对工作,洪朋璐越来越成熟,不仅处理问题更有经验,同时还意识到要加强电气方面的学习,钻研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实践应用,在企业多项技改项目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走进企业的包装车间,一条人工全检台流水线引起了记者注意,只见无需人工操作,初筛后的产品会自动通过传送带均匀传送至全检台,再经过人工筛选,合格的产品将自动流转至包装环节,避免了混料问题的出现,也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人工成本。该套流水线设备就是经由洪朋璐与同事共同设计、制造完成。“我们一共打造了12台设备,每台每月能节约成本约6000元。”
“洪朋璐很喜欢琢磨,一时攻克不了的难题会一直钻研下去,不解决问题决不罢休。”设备动力科技改组长潘立祖回忆道,2017年,根据生产一线需要和市场变化,企业要自主研发真空吸附淬火机,由于没有可以直接参考的设计样本,这给洪朋璐牵头的研发团队着实出了一道难题。
面对“一张白纸”,他们四处奔走设备厂家学习借鉴,并结合生产一线的实际情况,构思设计方案,绘画机械图纸,并在一次次推翻重来、改装调试后,花费近4个月时间才研制出首台真空吸附式自动淬火机,并于2019年申请获得了发明专利证书。目前,企业有3台自主研发的自动淬火机在一线生产,每年可为企业节约成本约8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