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持匠心同城市共成长”
——记定海区城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胡家杰
□记者 刘攀攀 通讯员 王炳程
早晨的阳光洒在大五奎山岛上,伴随着重型机械的轰鸣声,大五奎山岛整治工程建设有序推进。作为定海区城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胡家杰来到工程现场,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该工程是“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的附属项目之一。近年来,定海以修复受损海岸线、重塑亲水空间为抓手,推动“工业岸线”向“生态岸线”转型,进一步赋予这片海域独特的观海体验与生态价值。然而,工程的推进并非一帆风顺。
“因为五奎山岛地理位置特殊,需与海事、港航等多部门协调对接。运输过程中船只装卸也受到了限制,给施工材料运输带来困难。”胡家杰对记者说,工程还面临着海边老厂房遗留的海塘沉降等问题。胡家杰没有丝毫退缩,他几乎每天乘船往返于大五奎山岛,与同事们并肩“作战”,遇到难题就组织大家一起讨论,查阅大量资料,请教专家。有时候,为了一个解决方案,他们一待就是一整天,反复推敲、不断优化。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工程得以顺利进场施工。
类似这样的工作场景,是胡家杰10余年的工作缩影。2014年5月,他入职定海区城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从一名普通的工程管理人员做起,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不懈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逐渐成长为公司总工程师,并于三年前取得建筑工程管理高级工程师职称。
今年1月,集观海、望潮、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并融入海防文化、科技感的定海湾公园竹山门段向市民开放。这座公园的建成,是定海城市建设的重要节点,也是胡家杰和团队成员匠心智慧的生动体现。
回顾和团队同事近1000个日夜的奋斗,胡家杰感慨万千:为抵御海风侵蚀,他们果断决定项目内不锈钢构件均采用316不锈钢,大大提升了景观构件的防护功能;在公园坐凳的选择上,他们没有拘泥于传统的户外防腐木坐凳或金属坐凳,而是经过多次研究讨论、多方学习,最终选择了透光混凝土坐凳,不仅兼具了两者的优点,而且坐凳内配置了灯带,在满足功能的同时,还成为了公园内一道靓丽的夜景。公园中心位置的喷泉水景施工中,也遇到了难题,存在因不均匀沉降引起开裂的风险。胡家杰发现这一隐患后,迅速组织技术人员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决定对顶板外的结构增加灌注桩基础,确保水景结构的稳定,并采用水景池底支架支撑花岗岩的做法,有效避免了返碱现象。
“和胡总工共事多年,他的细心和负责我们看在眼里,在每个项目图纸审核环节、日常巡查工地的时候,他都要求精确合规。也正是有了他这双‘火眼金睛’,我们很多工程项目也是稳步推进。”胡家杰的同事康哲源告诉记者。
定海湿地公园、东海云廊广场项目、弘生大道南侧临时运动公园、青云公园、葆三公园……自担任定海区城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以来,胡家杰秉持匠心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同城市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