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千万工程”牵引缩小“三大差距”
绘就共富庭院新图景 激活城乡融合她力量
一方庭院承载民生愿景,半亩方塘点亮共富梦想。定海区妇联以和美庭院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庭院美、产业兴、妇女强”的“庭院+”融合发展模式。一处处和美庭院宛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在城市和乡村,成为助推城乡融合发展的活力端口、助力缩小“三大差距”的共富支点。
方寸之地扮靓城乡新颜
走进定海区白泉镇洪家村的一户农家庭院,竹篱笆围起的花圃里月季摇曳,废旧瓦罐改造成的盆景错落有致,墙绘上的蝴蝶栩栩如生。而在不远的河东村,另一户农家庭院也在这个夏天走红,村民夏女士在庭院外墙上巧绘少女簪花图,沿墙生长的凌霄花与画中少女巧妙融合,不仅吸引周边村民驻足观赏,还引来城里的市民游客竞相打卡。
“在我们白泉镇,‘院内整洁、庭有花草’的和美庭院处处可见,常有网红庭院‘出圈’。这得益于区妇联持续推进的‘定美庭院·有你定好’行动。现在,我们村民主动净化美化庭院的意识和积极性明显提升了。”白泉镇妇联主席王思涵说。
“我们将城乡多片区多点位‘串联’,从庭院布局、景观营造、设施完善等多个方面,协同打造‘和美庭院’全域风景线,全方位提升庭院品质,助力缩小城乡家庭在居住环境上的差距。”定海区妇联副主席胡欢欢说。通过组建“庭院帮帮团”“花匠联盟”等妇女小组,开展和美庭院妇女议事会、邻里道地会以及入户指导、专题培训、观摩交流等活动,越来越多的妇女和家庭投身和美庭院共建共享的浪潮中。五年来,定海区已建设和美庭院近9000户,打造市区级“和美庭院”示范区域8个、“定美庭院”精品户近400家。
闲置空间撬动共富支点
6月中旬,位于东海百里文廊小沙段寺岭古村的暖如家青年养老院开启试营业,这是一处由闲置庭院(农房)改造的世外桃源。三位“80后”乡创客在此修缮老屋,在庭院里勾勒出荷塘流水、小桥青石的景致,还推出轻食简餐、非遗手作、心灵疗愈等特色业态,不到一周,就接到了70余笔订单。
庭院方寸土、耕耘天地宽。和美庭院不仅妆点了乡村,也为妇女“家门口”致富增收打开了聚宝盆。在定海“两廊一城”沿线,庭院经济正焕发勃勃生机,也为城乡要素流动注入新的活力。藏在东海云廊边的“C位茶咖”为城市里忙碌工作的人打开一隅慢生活空间;东岠岛上闲置庭院(农房)化身青年旅社,为奔赴海岛的人提供家的温暖;东海百里文廊昌国段的“海物惟错”工作室为青少年们开启走进海洋生物标本的奇妙之旅,盐仓段非岛民宿将庭院打造为乡村综合型度假地,获评浙江省“金宿”;双桥段知山温泉民宿以“一房一庭院,一院一汤池”为特色,成为东海福泉村网红……
截至2024年底,定海区已累计盘活闲置庭院(农房)678处。定海“两廊一城”沿线已有庭院经济点位400余处。今年,定海区妇联推出“两廊一城”庭院经济打CALL活动,发动网民游诗画定海、秀共富庭院,为身边的宝藏庭院点赞助力,累计参与超5000人次。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巾帼赋能齐绘和美画卷
在东海百里文廊盐仓段三美工坊的院子里,海风裹挟着靛蓝染料的草木香,穿过晾晒架上蓝白布匹。十多位东海渔嫂围坐在染缸旁,手指翻飞间,素白的棉布被赋予新的生命。这处由盐仓街道妇联牵头、非遗传承人主理、渔村妇女共创的巾帼共富工坊,依托和美庭院传承手工技艺、孵化乡愁产业,带动一批渔嫂家门口就业。
随着定海“两廊一城”建成开放,当地文旅产业蓬勃发展,巾帼共富工坊订单量跃升。今年,三美工坊的渔嫂们又在庭院里开辟果园,种下成片的葫芦。当一只只葫芦探出脑袋,渔嫂们已经在构思将它们做成精致的文创产品,销往各地,有的还要漂洋过海、销往国外。
这正是定海区妇联将庭院经济与巾帼共富工坊、“妈妈的味道”品牌化产业化发展相融合的实践缩影。如何让海岛妇女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一个都不掉队”?定海区妇联正以和美庭院建设为抓手,广泛凝聚巾帼之力,谋划“庭院经济1+1”等产业帮扶项目,常态化开展美食美宿、非遗手工、家政技能等赋能培训和交流活动,引导“两廊一城”沿线的妇女加入庭院餐宿、庭院研学、庭院电商等多元化实践中,挖掘本土特色、链接城乡资源、创新就业模式,让东海渔嫂成为逐梦共富的海岛实践者。
目前,定海区已培育巾帼共富工坊27家,巾帼共富联盟成员100余名,成功打造全省“妈妈的味道”百店1家、千坊11家。一方方和美庭院,带动的不仅是妇女收入的增长,更是城乡要素的流动、区域壁垒的打破、女性自我价值的觉醒。这场以妇女为主体的“定美庭院·有你定好”定海实践,正在为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全域和美的海岛共富样板注入强劲的巾帼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