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能飞”到“安心飞”
我区护航低空经济全链条安全发展
![]() |
![]() |
走进位于白泉镇北蝉区块的舟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舟山高新区智能网联低空测试基地,多架无人机正有序升空,在283平方公里的试飞空域开展飞行测试。作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无人机测试基地及全国唯一具备群岛型测试环境的标杆项目,该基地正以“空域+产业”双轮驱动模式,加速构建集研发、测试、应用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
面对这一新兴领域的治理挑战,定海区公安分局主动融入发展大局,创新推出“政策支撑+安全守护+警企联动”三位一体服务体系,为低空经济产业集群筑牢安全屏障。
“过去飞行审批流程复杂,测试进度常受影响。”浙江理航飞机工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道出行业痛点。作为扎根舟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专注于智能无人飞行器研发、制造和销售,却面临空域使用效率难题。
定海公安迅速响应企业需求,由高新派出所联合巡特警大队建立“警企飞行报备联络群”,将园区26名专业飞手纳入统一管理,并制定标准化审批指南,使起飞审批时效提升50%以上。同时,针对企业政策理解不足问题,派出所组建专项培训团队,开展低空管理法规宣讲及安全飞行培训。目前,已助力3家核心企业实现合规运营。
面对14个起降点、8条岛际物流航线的复杂空域,定海公安构建空域动态监管机制,实现283平方公里测试空域的精细化管控。“我们还联合巡特警大队开展常态化巡查,今年已成功处置5起‘黑飞’事件,对6名违规人员实施训诫并纳入监管。”舟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派出所副所长李锋说。
正如李锋所说,针对“黑飞”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区公安分局创新推出“一企一案”安防机制,为液化天然气等重点企业量身定制反无人机解决方案。今年4月,高新区某液化天然气企业发现不明无人机异常飞行,公安部门火速联动科技企业部署智能防御系统。该系统集成侦察预警、检测定向、电磁干扰等功能,在5月9日的实战演习中,成功迫降“黑飞”无人机,验证了防御体系的实战效能。
此外,针对在低空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间的权益纠纷、空域使用争议等问题,高新派出所建立“企呼我应”快速响应机制,提前介入调解劳资矛盾,保障企业生产秩序。针对无人机工厂技术合规需求,定海公安探索“空域管理团队+”协作模式,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共建临海低空智能网联实验室,为6家入驻企业提供研发、测试、运营全流程指导。
当前,舟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已形成集无人机培训、智能测试、产业孵化于一体的低空经济完整链条。区公安分局将持续优化飞行审批“绿色通道”,深化警企数据共享,推动低空经济与警务实战深度融合,为低空经济稳健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扫码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