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文化服务阵地推动基层自治......海鲜大礼包销售旺棚户区改造圆居民“安居梦”靶向破解质押难题 营造良好营......机器人变身酒店防疫“特勤”▲上接第1版定海公安3名个人和1个单位入......
01版: 一版要闻 02版: 综合新闻 03版: 拍客天下 04版: 民生新闻

拓展文化服务阵地推动基层自治融合

聚焦党史学习教育优秀案例(二十一)



  □记者 王胜 通讯员 王李佳莹
  发展公共文化,不仅是为了满足广大群众基本的文化需求,更在于发挥文化内在的浸润力和辐射力。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立足基层和群众需求,深化“三为”专题实践,不断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并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与基层社会治理融合发展新路径。

  【案由】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市民对文化服务的需求逐年提高,在此背景下,不断拓展文化服务渠道,让市民更多更便捷地享受文化服务,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并充分发挥文艺团队的作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新闻事实】搭建多元平台惠及更多群众

  去年夏天,区文化馆“学艺直播间”又一次在“钉钉”APP上开播。市民只需扫码加入“学艺直播间”学员群,按时点击课程链接,便能通过直播与老师“面对面”学习交流。此次直播间开设了古琴、插花、尤克里里三个项目的艺术鉴赏直播课程,并邀请了各领域的专业讲师授课,为期一个月。
  “尤克里里小巧轻便,看起来很有文艺范,也是这次直播活动让我下决心学习它。”市民宋玉娟的课程安排在每周四晚上,老师通俗易懂的教学,让零基础的她很快入了门。如今,宋女士已经能完整地弹上好几首曲子。
  “这项活动一推出就吸引了不少市民参加,从反馈来看,大家都比较喜欢这种形式。”区文化馆信息调研部部长李华告诉记者,区文化馆一直以来都开设有“百姓课堂”文化公益培训这一线下课程,但受场地师资影响,学员人数受限,无法满足更多有需求的群体。“学艺直播间”的开设,就不存在这些限制,并且在疫情防控形势常态化的情况下,也能保障群众更安全、更便捷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去年,“百姓课堂”文化公益培训和“学艺直播间”累计推出绘画、书法、茶艺等10余个项目共500余次培训,受益群众近万人次。
  如今在“学艺直播间”、微信小程序等平台的推动下,区文化馆数字文化服务还开拓了数字展厅、文化直播等线上平台,以数字化助推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更集中,群众艺术体验更多元。下一步,区文化馆还计划与社会力量合作,增加学艺种类,在城市书房、咖啡吧等新兴文化空间,举办咖啡品鉴、烘焙、香道等特色文化项目。

  拓展文艺“附加值”引导志愿服务新风尚

  近段时间,在定海东门交通综合体附近,定海区美之声演唱团的志愿者们身穿红马甲清扫地面、捡拾绿化带上的垃圾,引导非机动车规范停放。这个区域是定海区美之声演唱团的“包干区”,团队成员会定期对该区域路段进行清洁。在他们的影响下,附近不少居民和学生也主动加入进来,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使城市环境越来越美。近年来,定海区美之声演唱团志愿服务队从56人增加至122人,先后培育下海岛送温暖、为老关爱服务到基层等5大类近20项服务项目,每年开展公益演出和志愿服务上百次,为文化“自在”向“自为”转变提供了样板。
  与此同时,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的严峻复杂。西山韵舞韵律健身舞队、海韵经典诵读表演队等我区10余支骨干团队百余人也纷纷奔赴各社区,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开展测温、人员排查等工作,筑牢小区防疫“第一道防线”,显示了文化志愿队伍的担当。
  创新打造“艺工在线”项目品牌,以各类文化志愿者为“艺工”主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是该局探索的公共文化服务与基层社会治理融合发展新路径。自“艺工在线”平台开通以来,已向基层群众供给各类文化服务近千项次,受惠群众近30万人次; 带动培育文化万余人,新建团队110余支6000余人,新增文化志愿者2100余人;参与村(社区)民主议事会、义务巡逻队、保洁服务队、纠纷调解队等社会治理组织的文化骨干660余人,参与各类社会治理相关活动6300余人次。

  ■记者手记

  近年来,我区不断探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打造的“书香定海”“唱响定海”等文化品牌建设逐渐成熟,从城区的区文化馆,到各镇(街道)全面开花的综合文化站,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了家门口的公共文化服务。在此基础上,教育引导、理念宣传、志愿服务……文艺被赋予了更多价值,也让文艺参与者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主人翁意识不断提升。我们期待未来会有更多的力量加入其中,用更多的正能量,引领时代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