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民生账本里的幸福事实干争先对照目标任务加快落地......双线发展看定海如何走好这条共......“全民掸尘”激活自治新动能
01版: 一版要闻 02版: 综合新闻 03版: 专 版 04版: 民生新闻

五年民生账本里的幸福事

———“数”说定海这五年系列报道之二



  □记者 黄婷刘琪琳 陈炳群通讯员
  曹静林棋王哲烨俞赛红文/摄
  五年来,全区民生支出150.49亿元,占财政总支出69.8%,累计办理省市区民生实事项目181项……翻看过去五年定海“民生账本”,我区把财政支出更多地倾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新改建养老机构17家、中小学校和幼儿园14所、镇街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家,这其中数不清的暖心变化,记录着群众不断提升的获得感,见证着群众不断攀升的幸福指数。

  城乡共享优质均衡教育资源

  在这个寒假,区骨干教师、双桥中心小学美术教师张朝华有一个和往年不一样的新任务。在全区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背景下,去年9月,原先在舟嵊小学执教的张朝华到双桥中心小学开展为期三年的交流,这也是她到双桥中心小学后的第一个寒假。
  “下学期课程内容调整,两所学校的教学交流等,我在假期做了一下整理。”已有20余年教龄的张朝华说,通过这次交流,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了更深的体会。如双桥中心小学有两个美术室、一个书法教室,让孩子们有了更多实践的空间,教室还配备了白板一体机,电子化教学在农村学校也成了日常,其硬件教学设备已不弱于城区学校。
  “尽管这边的孩子在兴趣爱好、语言表达等方面与城区中的孩子略有差距,但通过调整教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引导,完全可以慢慢赶上来。”城乡教育质量的趋近让张朝华感到欣喜的同时,她还肩负起了两校学科间双向交流的担子,发动美术组的教师按照实际调整授课内容,走近大师课等欣赏类课程提升学生们的美术欣赏、述评能力,联络安排双桥中心小学的教师到舟嵊小学试教,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仅在去年,双桥中心小学师生在全省中小学生艺术节、全区优质课比赛等活动中斩获多个奖项。
  近年来,我区不仅引入了舟山市博伊双语幼儿园等民办中高端幼儿园,也完成了城北幼儿园、马岙中心幼儿园、干览中心幼儿园等10所幼儿园新改扩建,檀枫小学教育集团城东校区、檀枫小学教育集团檀枫校区、定海七中等完成迁建改造,定海城北小学新建项目加快建设……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持续发展,幼儿园、中小学的布局更为完善,教育均衡、教育惠民不断凸显。

  优质医疗服务守护群众健康

  在省人民医院定海分院其中一间内科诊室内,内科四病区主任杨旭芳专心为患者看诊。“一年来,我们明显感受到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逐步提高。”杨旭芳说,这样的变化离不开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去年4月,省人民医院定海分院揭牌成立,通过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该院医疗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这也让群众切实享受到了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这次合作,首先受益的是我们本地的患者。”杨旭芳告诉记者,去年有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在该院做胃肠镜时被检查出患有肠癌,通过医院“绿色通道”,老人的X光片传输到省人民医院,经专家会诊后,直接为其预约了床位和手术时间,老人当天便住进了省人民医院病房,第二天接受了手术,术后一个星期回家静养。“之前很多在我们医院检查出问题的病人,他们往往会去杭州、上海等城市求医,需要重新挂号、看医生、拍片、排期动手术,中间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杨旭芳说,像那位老人一样通过医院“绿色通道”得到救治的例子,一年来已达10例。
  杨旭芳还以他所在的内科举例说,原先对于年纪较大的病人大多以控制病情为主,如今医护人员分成了多个医疗组,每个组都有帮扶专家进行指导,根据患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诊疗,学科流程更为规范。得益于和省人民医院合作,该院急诊辅助检查得到了完善,CT、磁共振等检查数据通过联网实时传输,省人民医院可以及时出具检查报告,确保急诊患者得到高效、专业的治疗。
  随着区医共体组建成立、上海瑞金医院舟山分院等落地运营,适应群众不同层次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五年来,我区实现基本医疗保险的全民覆盖,实施精准参保扩面; 建立了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商业补充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费用的一站式结算,实现长三角异地就医门诊直接刷卡结算。

  社会服务有力度更有温度

  “阿婆,这两天身体怎么样?”青源社会服务中心的社工李文娟近日拎着米、油等生活物资来到昌国街道留方社区建国路一失独老人家中,为老人打扫屋子。在和老人聊天时,李文娟不时关注着老人的精神状态,顺着老人感兴趣的话题和她谈心,为其解闷。
  “相比一些物质上的救助,社工更关心老年人的感受,会根据老人特定的需求设计服务项目。”三年来,身为社工,李文娟和同事会根据老人的兴趣需求,为他们对接木工、插画等兴趣课程,也会根据失独群体、新居民群体、矫正群体等特殊人群的需求,为他们带去居住环境改造、融入城市、心理辅导等项目,提供心理慰藉、社区融合、家庭支持等专业服务。
  “像我们‘青源’,这几年队伍在不断壮大,社会服务项目也更为专业化。”在李文娟看来,这些变化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密不可分。2018年,区社会组织培育服务中心投入运行,她所在的青源社会服务中心成为入驻该中心的其中一个社会组织。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入驻该服务中心的社会组织已发展至12家。不少社会组织的公益项目得到了政府资金的大力支持,仅去年,27家社会组织共申请项目27个,资金补助达47万元。近年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全区各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各类公益项目,服务范围从城区扩大至农村、海岛,服务对象从儿童、老人覆盖至残疾人、新居民等特殊人群,服务水平也不断提升。
  五年来,我区社会保障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深入开展低收入群体增收工作,持续提高城乡医保、低保、残疾人两项补贴水平,实现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轨,成功建成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站)112个,打造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2家,满足群众多元化养老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