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青绿 海山吃茶去》《“定海山”茶韵》
01版: 一版要闻 02版: 综合新闻 03版: 专版 04版: 民生新闻

《值此青绿 海山吃茶去》



  □作者 立夏
  四月的风从山顶掠过时有些生猛,但显然已吹不走阳光的暖融,放眼望去,世界一片怡人的青绿。
  对于定海鸭蛋岭的白泉镇金山茶园来说,这是最好的季节,整个山坡像被一个高明的画师用昂贵又天然的翡翠、松石颜料点睛泼墨过,大片的绿色浓淡相间,带着久睡苏醒后神清气爽的明丽。我们为期一天的“寻迹定海山”茶采风活动就从这绿意盎然的山顶茶园开启了。
  低下头细观眼前初生的芽叶,绿色中透着稚嫩的奶黄,叶子的边缘是细浅的锯齿状,就是这种看上去无比普通的植物,已在人间引领风骚数千年。据传五千余年前,“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则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上的典故,虚虚实实地阐述了茶的药用价值,奠定了茶在百草中独占鳌头的地位。如今自然无人会将茶作为解毒的神药,但千百年来,分布在地球不同纬度不同肤色的人类,用这种神奇的植物,配合各种炒制焙烘手法和发酵制作工艺,开发出的茶叶品种数不胜数,茶叶在全球已拥有无数“铁杆粉丝”。
  每一片散发着略带苦涩清香的新茶都来自于春天的茶园,而春茶的采摘时间,与所处地域、茶园海拔、茶树品种及当年的气候等条件息息相关。春风刚一变暖,茶人们就开始焦灼等待。但并非所有的春叶都能成为我们杯中的佳茗。若春风持续送暖,新叶疯长,就会错失采摘的黄金期。
  大多数茶叶需要人工采摘,只有经验丰富的采茶工才能识别出如婴儿般新生的嫩叶,并完整地采摘到符合要求的叶片。看着采茶工们抬着一篓篓新叶送往制茶工坊的匆忙步履,我们体会到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紧迫感。随后,挥挥手告别金山茶园,赶往下一站———五雷山。
  五雷山,海拔420米,在零海拔的海岛陆地,这个海拔的山也算是高山了。山上有五雷寺,探入寺后,发现一座茶竂掩映于高山茶园中。若非我们一行人的笑语喧哗划破了静谧,此地更像是世外高人修行论道的山间小筑。五雷山上的茶树呈恣意生长之态,茶园虽小,但依山面海、蜂飞蝶舞。山上常年云雾缭绕,具备出产好茶的天时地利。我们边透过茶竂的玻璃幕墙极目远眺,边听舟山的茶文化专家邱立军老师如数家珍地介绍五雷茶的前世今生。杯中新绿上下浮沉,啜一口,唇齿之间便是春天。
  位于小沙的寺岭茶园又是另外一片风景。茶园与舟山现存最古老的原生态拱桥———寺岭古桥相邻,古桥的建造年代已无从考证,但沧桑都写在沉默的石块上。这座茶园,让我仿佛看到一排峨髻布衣的古代采茶女手挽竹篮在石拱桥上行走的场景。据随行的邱老师介绍,寺岭的茶树品种叫白叶1号,特点是白叶绿茎,制成干茶冲泡时白绿相间,观赏效果极好。
  寺岭山道清幽、村舍古朴,时有映山红点缀其中。固然不舍这人间四月天的明媚春光,但作为一次沉浸式茶文化采风,光观赏户外茶园风光是不完整的,还需了解从鲜叶到佳茗的演变过程,于是我们又奔赴位于马岙街道的“定海山”茶(文化)体验中心。品心茶业的制茶工们正将刚采摘下来的鲜叶制作成以“定海山”为品牌的白茶,此白茶与著名的安吉白茶自成一脉,是绿茶家庭中的一员,以叶白脉翠、滋味鲜醇独树一帜。茶厂内山野的香气扑鼻而来,锅里的叶片已微微蜷曲,我们忍不住坐到温热的斜锅前体验一番揉捻翻炒的乐趣,沾惹了一手春天的气息。
  中国的茶文化早已脱离单纯“饮”的功能,唐有“茶马古道”推进边境贸易,宋有“以茶易马”的互市制度,明朝“以茶驭番”引发激烈社会矛盾……我们的先人将茶叶渗透到政治、经济领域的方方面面。而对于很多人来说,尤其是一众文人墨客,茶已成为一种精神追求。
  苏东坡词曰:“雪沫乳花浮午盏”“人间有味是清欢”,为我们再现了宋代雅致的煎茶之韵。但茶文化的演变也经历了漫长的阶段,据相关史书记载,我国的饮茶法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西汉至六朝的粥茶法,就是把茶叶和各种佐料,比如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一起烹煮。第二阶段是唐至元代前期,采用末茶法,将茶碾末,待水煮沸,投入茶末,用竹荚搅拌后舀出饮用。第三阶段是元代后期,就是延续至今的散茶法,将茶叶晒干或烘干后直接冲饮。
  在“定海山”茶(文化)体验中心,我们有幸一睹兴起于晚唐,在宋代风靡的“点茶法”。只见茶艺师俞静老师从小罐中取一勺已磨好的茶末,倾于茶盏,并倒入一点点开水,调令均匀,然后再注水,用一种叫“筅”的圆形竹刷不停搅动击拂。如此重复七次,直到茶盏中出现厚厚的浮沫,然后用小勺舀出浮沫分而品之,下面的茶汤则弃之不食。这个过程极具仪式感,比我看到的任何茶道表演更令我难忘。宋朝的文人雅士用这种仪式来“斗茶”。他们甚至还用茶末在浮沫上写字作画搞创作,这与西方的咖啡拉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具有某种前卫艺术的特质。创作完成与作品消失几乎同时发生,其中所蕴含的深刻禅意,和茶的气质甚是契合。俞静老师说,浮沫不能用来饮,所以这就是传说中的“吃茶”了。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在定海山“吃茶”,更像是一次探索之旅,在这里,茶是一种符号。在茶里,生活的质感可以经久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