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茬南美白对虾放苗忙公益调解化纠纷服务群众“零距......“活化”历史资源讲好定海故事定海公安织密防溺水安全网红色教育基地暑期迎来打卡热无偿献血 传递温暖
01版: 一版要闻 02版: 综合新闻 03版: 专 版 04版: 民生新闻

“活化”历史资源讲好定海故事



  本报讯(记者 王胜 尹倩倩通讯员 丁季芳)文物是历史的活化石,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今年,我区积极活化利用文保单位,将瞭望楼打造成“定海记忆工坊”,多样化、多品类、多层次、立体化展现定海历史文化内涵。
  位于昌国街道留方社区的瞭望楼,于7月进入“定海记忆工坊”装饰布展工程施工。走进这座由正楼、南北厢房、照壁等围成的木结构建筑,只见两层正楼的布展已初具雏形,摆放了桌椅、陈列架等木制家具,还点缀了渔网等具有海洋特色的装饰物,工人们在加紧安装照明设施。“在布展的过程中,我们在维持古建筑原有样貌的基础上,于细微处对这座木结构城防设施进行修缮,特别使用了外墙乳胶漆对霉变的墙面和木梁进行粉刷,起到更好的防水效果。”“定海记忆工坊”装饰布展工程现场负责人陈科告诉记者,在修缮初期,施工方还通过白蚁防治机构,对木结构建筑进行了白蚁灭治工作,保障古建筑结构安全,并在“修旧如旧”的基础上,根据建筑风貌特征进行布展,预计整个工程9月完工。
  据了解,瞭望楼建于清同治十年(1871),建楼时该处为定海城北的一处制高点,站于楼上向外观望,附近一带的情况可一览无余。该楼于1997年12月被列为市级文保单位,是我区目前仅存的一处木结构城防设施,对于研究当时的城防布局,以及城市变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我们在修缮保护的前提下,对瞭望楼进行活化利用,将其打造成‘定海记忆工坊',是想让更多人了解定海的历史和文化,并通过在此集中展示非遗传统工艺,以及舌尖记忆、生活记忆、手工记忆等多类别记忆产品,进一步拓宽定海记忆边界,发扬定海的优秀传统文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乐丽娜说,瞭望楼通过装饰布展后,正楼一楼将打造成集展示、销售、体验为一体的非遗传承场所,展示销售非遗文创产品及非遗旅游商品,并设立非遗小课堂,定期邀请非遗传承人及传统手工艺者开展公益性非遗互动体验课,同时通过开展非遗研学体验游活动等,让非遗在传承中焕发新生机。正楼二楼将打造为定海传统技艺项目的活态展示场所,通过探索手工艺活态体验等文旅场景,展现定海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实现文旅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