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定海 数字报纸


00003版:海洋文化

小院冬暖

  □徐国南        

  老家的小院子,南面高墙,东西灶房,北临堂屋。堂屋左侧弄堂,弄堂门一关,寒风吃了闭门羹,无奈徘徊门外,而小院子里却是暖暖的。        

  半个世纪前的冬天,刮西北风下雪结冰是常见之事。每遇到这样的极寒天气,邻居张阿太、德位太等几位老人就常来我家的小院子取暖聊天。

  记得那天早上很冷,零下四五度,水潭里的冰结得足有两三公分厚。一大早,母亲就生火烧炉子、洗大头菜。我以为客人要来,母亲说,等会几个老人要来坐的,烧点水,给他们暖暖身。到9点左右,徳位太,那个孤身老太移动着小脚,缓缓步入弄堂进入我家小院。

  “走进这里就是暖和。”“你住在北边,后面又是晒谷场,无遮拦的,肯定冷。”听到德位老太的声音,母亲边说边搭了把椅子,并拿了块棉垫布,放到堂屋门前请老太坐下。

  老太连忙道谢。她刚坐下,其他几位也相继到来。母亲又连忙搭了两条凳子,随之又斟了茶。杯子冒着热气,温暖在一点点蔓延。老人们边接杯子边道谢,脸上写满了感激。“这么冷天气,你们这么早。”张阿太提着火熜步出灶房。张阿太和我家住同一院子,堂屋门右侧即她家灶房。看到她,一旁的友根婆忙起来让座。张阿太连忙谢绝说:“你是客人,应该是我让给你的”,并随手将自己的火蟌递给了年龄最高的德位太。老太在再三推辞下还是接过了暖暖的火熜。张阿太自己则拿出草鞋耙,边和大家聊天,边编织草鞋。正当大家家长里短地聊着,母亲又提着茶壶给大家添茶,在道谢声中,烟雾袅袅。      

  临近中午。碧空晴朗,暖阳高悬,阳光洒满小院。      

  正当老人们要起身告辞,母亲却奉上了几碗大头菜年糕。因马上要烧中饭,老人们都哪里肯吃。母亲说:“就当中饭吧,这里暖和,太阳多晒会儿。”大头菜是母亲自己种的,几块手工年糕是我的小姨妈送来的。母亲自己吃蕃薯渣年糕,而将两条晚米年糕切成几段给老人品尝。甜丝丝的大头菜、柔软的年糕下肚,一阵阵暖意在心底涌起,浑身暖和。“饭也吃饱哩,索性再座会儿哩。”德位老太说。几位老人都笑了,笑得那么幸福。        

  小寒前后,那天下午外面北风呼啸,天色灰蒙,零下二三度。小院里却很热闹,大家正坐在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旁边海阔天空说古道今,当有人说到伤心处感到哀伤时,他就鼓励别人,并拿自己和别人比较,说自己幼年失怙,在旧社会给地主放过牛,当过长工,染上眼病后无钱医治以致失明,尝尽了人间悲苦。现在对生活充满信心。德位太是孤身老人,生活由政府照顾(五保户),连忙应和说:“是啊是啊,我们穿的这棉衣,都是政府发的呢!”大家增添了希望,心里暖乎乎的。

  这位老人是我大嫂的父亲,浙江镇海人。他每隔一两年总要来女儿家,所以老人们都与他较熟悉。他虽为盲人,但生性开朗乐观,讲起来天南地北漫无边际,且很会鼓舞人心给人温暖。        

  当大家谈得正欢时,大嫂从厨房里搬出一大碗热气腾腾的芋艿,放在老人们面前,又转身拿来几双筷子。大家都说:“并不饿,真是太客气。”“这是我爸从镇海带来的,趁热,大家尝尝味道。”盛情难却,大家就动起筷来。大嫂的父亲告诉大家,这奉化芋艿头,有几百年的历史,味道香而柔软。不是有句话叫“吃过奉化芋艿头”吗?说的就是这芋艿头味道很好。

  北风劲吹,天寒地冻。小院里却热气荡漾,暖意融融。


今日定海 海洋文化 00003 小院冬暖 2024-01-03 2 2024年01月0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