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法治体检”进民企

我区优化司法服务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

  本报讯(记者 刘琪琳 韩地枰 通讯员 王嘉玲)“帮我们梳理了合同签订、用工管理等方面的法律风险,并从司法角度提出意见建议,提升企业依法经营水平。”近日,一场面对面的“法治问诊”活动在舟山韵达快运有限公司开展,企业负责人对区司法局提供的专项服务赞不绝口。

  活动中,区司法局工作人员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围绕劳动用工、合同管理、客户欠款等高频风险点逐项分析,用专业建议助力企业发展。这场精准对接的法律服务,是区司法局推进“法治体检”进民企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区司法局深入贯彻“我为企业发展办一事”行动部署,将“法治体检”进民企机制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通过面对面“把脉问诊”、精准化“开方抓药”,推动民营企业在法治轨道上稳健前行。

  “只有摸清企业的难点、痛点、堵点,才能让司法服务精准发力。”区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管理科副科长顾缅娜说,为避免服务“一刀切”“走过场”,该局将“精准摸排”作为第一步。结合双月法律集中服务日、“千所联千会”、市场主体法律顾问全覆盖等工作,工作人员走进森森集团等辖区重点企业,通过座谈交流详细了解生产经营状况,逐条记录企业在合同履行、知识产权、劳动用工等方面的法律困惑。通过前期摸排,大量一手需求信息被纳入服务清单,为后续精准服务筑牢基础。

  辖区一船舶修造企业因国际市场波动陷入资金链断裂困境,生产停滞多年,并于去年集中爆发超1亿元金融借款纠纷,企业资产处置陷入僵局。区司法局主动介入,通过预重整摸清资产与债权底数,以市场化竞拍遴选投资人,创新小额债权保护规则,仅用80天就完成企业快速重整,实现抵押债权、职工债权、税款本金100%清偿,不仅为企业“重生”按下加速键,更形成了可复制的困境企业救治样本。

  区司法局还积极统筹律师、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等优势资源,组建专业法律服务团队,团队创新采用“实地+线上”双轨服务模式,主动深入定海工业园区、定海海洋科学城等产业集聚区,为船舶修造、水产加工等特色行业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从政策宣讲到合同审查,从纠纷调解到风险预警,服务内容直指企业“急难愁盼”。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已完成企业“法治体检”713家次,提供法律咨询1000余人次,解决实际问题138个,举办专题讲座372场次,“撒网式”服务正加速向“精准式”转变。

  “法治环境是企业安心发展的底气。”顾缅娜告诉记者,该局将持续深化“法治体检”专项活动,通过更早发现风险、更快预警提示、更实解决问题,让司法服务始终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